|
活动屏风从古至今<三>题诗题字的活动屏风更是多见,有些是纯粹的妆点门面,但也有即兴应酬的名家手笔,比如李阳冰的篆字、张旭的草书,边鸾的花鸟,张璪的松石,都是颇受追捧的“主页桌面”(都是那个时代一线工艺美术大师),终于素屏居士白居易也不再“素”了,一口气在活动屏风上抄录好友元稹的诗作多达百首。
这一风气很快就传到了近邻诸国,日本和高丽都培养起了将名家诗词抄录活动屏风的习惯,晚唐诗人徐夤听到高元固说起自己的诗作在渤海国被用金字写上了屏风,心中颇为得意,为此写诗一首赠高,还假惺惺地感叹道:“嗟嗟大国金门士,几个人能振素风”。
宋画《罗汉图》中利用隔扇门改造的三扇式活动屏风,山水仅绘上段,其底部伏鹿支座清晰可见。
社会风气自上而下趋向奢靡的大潮背景下,要想保持素风确实不易,在材质和装饰手法上追求奇巧珍异的金主代不乏人:
三国时吴主孙亮命人作金螭屏风,并绘有瑞应图一百二十种;蜀主孟昶晚年借屏风炫富扬奢,干脆就用屏风造了间屋子——“以画屏七十张关百纽而斗志,用为寝所”,称之为幈宫;长安有个名如其人的富豪王元宝,花钱造了一座高楼,楼前“以银镂三棱屏风代篱落,密置香槽自花镂中出,号含熏阁”,透着一股骄奢逼人的气息。
唐代权臣杨国忠因沉湎酒色,身体虚弱,到后来每到冬天就感到寒不可当,让一些身体肥胖的姬妾围在床边,依靠人气取暖,世人讥之为“肉屏风”,不得不说,虽然有些骄奢淫逸,但好歹人家确实追求的倒还是“屏蔽风寒”的原始功能。
其实活动屏风本身的高端奢华只是反映了主人庸俗张扬的一面,如果屏风有思想,会说话,一定会被各色人等的龌龊卑鄙熏得七昏八倒。
汉代御史大夫陈万年善于谄媚,病卧床上还在向儿子陈咸传授阿谀奉承的马屁要领,喋喋不休直到深夜,陈咸实在撑不住,打起了瞌睡,头触到了屏风,看儿子如此不成器,万年大怒,举起身边手杖要打,陈咸磕头道歉说:“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老爸我知道啦,无非就是教我怎么拍马屁不拉不拉!)
还有南齐时的王琨,吝啬多疑到极点,为防仆婢夜间偷厨,在榻屏上设了一排钉子,将米盐酒醋等物都挂在屏风上,不这么做晚上干脆就睡不着。
北魏墓葬中的半封闭石榻屏,浮雕与绘画内容浓郁的西域风格,但前端却有汉式阙楼
与床榻相伴的活动屏风往往令人耳目清亮,带有天然纹理的石质板材更是让人心灵澄澈。 上一篇活动屏风从古至今<四>
下一篇活动屏风从古至今<二>
文章分类:
公司新闻
|